1.水工混凝土结构功能耐久保障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对设计理论、SKJ系列材料、工艺工法、耐久性预测等进行研究,形成了成套水工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具有适应多功能效果、耐久性高、绿色环保、施工简便、低成本、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该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冬奥会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奋斗水库等10余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取得成功应用,解决了复杂运行环境耐久性问题(水浸、冲刷、高水压等)、复杂施工环境难题(明水、高寒等)、抗冰拔、抗冲磨、防渗、减阻降糙、防淡水壳菜附着等难题、水工建筑物在通水前进行止水效果检测难题、应急抢险快速修复等难题。技术指标(1)100%固含
1大型水库次级支流沿岸带栖息地生境修复技术技术简介 该技术针对大型水库次级支流在人类活动干扰下沿岸带栖息地生境简化和均质化,导致河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问题,在河流近岸带通过流态调整,漫滩、深潭和沙洲生境恢复,底质改造,植被恢复等措施,营造鱼类产卵场,基于鱼类繁衍、栖息需求,建设具备空腔结构、近水壁面有开孔的鱼巢式生态护岸,构建多孔、通透的物理生境,同时针对传统硬质护岸实施生态化改造,诱导支流利用其自我恢复能力,还原河流健康自然的生态环境。技术指标(1)实施修复河段栖息地综合指数提升1个等级;(2)河岸结构稳定性指标:植被覆盖度≥80%,岸坡稳定
1无人机和无人船组网集群协同测量系统技术简介 该技术基于无人平台优化设计、多模组自组网通信等方法,构建了无人平台自主控制、无人集群智能协同和面向任务的多平台协同与管理方法,并建立了无人组网测量作业体系,研发了无人机和无人船集群管控平台,实现了多网融合远程集群协同管控、高精度实时动态导航定位与自主避障和多源数据高效获取与智能融合,解决了高精度实时动态导航定位、面向任务的多平台协同与管理、海量多源数据底板智能融合和管理效率低下等难题。技术指标(1)无人船传感器横滚角α=1°,无明显气泡现象,测量精度高;(2)近程通信网通信距离达10km,远程通信网通信距离达
1水下工程结构安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技术简介 该技术针对浑水环境下结构测量难点,采用基于图像融合和模式识别的基础三维图像重构理论与技术,创新环绕式测量方法,实现了浑水状态下基础定量测量;针对浑水下小尺度结构病害的检测难点,采用基于声纳扫描及智能视觉识别的水下机器人快速检测技术,可以高效地定量描述病害特征和位置;运用基于水下结构病害源反溯的安全评估方法与理论,解决了“带病服役”水下工程结构的病害信息少、溯源难、评估难的问题。技术指标(1)波束数量:8192;(2)最大探测距离:150m;(3)最小探测距离:1.5m;(4)数据更新频率:12Hz;(5)视场角
1多喷孔泄压持压流量控制节水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采用特殊锥形小孔对撞消能设计,有效防止高压差下气蚀对阀门零部件的损坏;反作用旋转扭矩抗震动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多喷孔流量控制的线性调节、基于多喷孔的减压、泄压、持压等。同时研制一种适用于区域水处理设备的可靠且有效的运算、执行、控制模型,运用智能算法,通过物联网技术控制云平台,使智慧控制系统与产品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远程智能化操作、现场人机对话、面向多场景故障的应急操作等功能。技术指标1.采用特殊锥孔对撞消能设计,耐气蚀指数达0.1,有效防止高压差下气蚀对阀门零部件的破坏;2.反作用旋转扭矩抗震动设计,保护管网安全,减少设备损坏,有效降低20%因震动产
1大中型灌区数字孪生场景构建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基于BIM+GIS,实现工程管理数据可视化,灌区节制闸、退水闸、直开口、遥测水位、测流断面、泄洪口等重点对象在一张图上可视化动态展示。所有采集类数据进行全整合,控制类、量测类、监控类数据进行全接入,建立灌区统一的多时空多尺度数据底板。技术指标1.精准配水能力不断提升,一轮水的供水天数由原来的18d减少到13d,供水效率提高28%;2.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对直开口、节制闸、退水闸的改造,达到了数据采集、监测、控制、预警一体化,提高了处置洪水的时效性。应用范围及前景适用于大中型灌区管理。2019年9月起,选取汉延渠作为试点区开展数字灌区建设,打造
1基于渠道用水计量和控制的智能闸门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集闸门本体、太阳能系统、控制箱、计量系统于一体,内置多种流量水位传感器、流量模型和算法,适应各种不同渠道和流量环境。供电系统根据内部电量和当前工作模式,自动切换实时在线模式和低功耗定时上报模式;具备多种报警方式,包括现地语音报警、远程平台报警、短信推送报警等多种报警策略。技术指标1.工作温度:-20~50℃;2.材质:铝合金;3.传动:丝杠、钢丝绳、链条;4.电压:12V/24V;5.静态功耗:≤1mA;6.运行时功耗:≤150mA;7.通信方式:4G全网通;8.通道数量:4路;9.RS485接口:3路。应用范围及前景适用于灌区信息化建设、渠
11西北旱区主要作物节水优质高效调控关键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创建了旱区主要作物生命需水信息多尺度实时监测与天空地一体化感知系统,为作物节水优质高效调控提供了定量指标;建立了作物品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水分-产量-综合品质模型,创建了量质协同调控技术与决策系统,为作物节水优质高效调控提供了关键决策技术;创建了适合不同区域、种植制度和灌溉方式的作物节水优质增效技术模式,解决了作物节水优质高效调控技术难题。技术指标1.建立的考虑植株非均匀冠层差异需水模型模拟的玉米需水较传统均匀冠层精度提高10%以上;2.构建的考虑温室内部不同对流类型作物需水模型模拟的番茄需水较传统模型精度提高15.7%;3.考虑制种玉
1、水工混凝土高耐久薄层防护与修复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研制出一种适合于水流冲刷面、侵蚀性环境等耐久性要求高的混凝土部位防护与薄层修补用材料与技术。可改善水泥基材料表面吸水率、密实性、界面
1、底泥资源化的菌藻共生种植基技术简介该技术可实现污染底泥原位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添加水泥、黄土、秸秆,提高了种植基的机械强度,具有良好的抗冲性,有效固定沉水植物,避免水流冲走。种植
1、基于gRPC、LINQ与物联网相融合的水文多要素监测管理平台技术简介系统分散、数据孤岛、通信阻塞对水文监测工作造成了诸多不便,亟需高度系统集成、数据融合、物联通信的水文多要素监测管
1、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技术简介该系统结合淮河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相关研究成果,建设了预报方案库和调度方案库,研发了基于地图的信息融合展示与实时检索分析、水文气象耦合和预报调度一体化
1、智慧水厂运营管理软件技术简介该软件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BIM、数字孪生等技术,涵盖水厂运行监管、生产调度、运营管理、决策分析等板块,实现水厂的少/无人值守、精细化管理
1、超高海拔复杂地质环境水利枢纽及灌区工程地质勘察关键技术技术简介该技术源于西藏拉洛水利枢纽及配套灌区工程(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为增加工效、避免安全风险、提高成果质量,
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流域精细化降水空间分布估计技术技术简介通过集成卫星与雷达遥感反演、再分析、地面雨量站等多源降水信息,可在雨量站网稀疏且地形复杂流域精细化估计降水空间分布,为水旱灾
(一)水利部智慧农饮水推广示范基地总体目标:紧跟国家水利部发展规划,依托社会各界力量以及承办单位的雄厚实力,成为全国水利部智慧农饮水的行业尖兵,水利部智慧农饮水创新与进步的平台,国际水
该技术成果基于国家计划项目,结合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十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到工程应用的系统性创新研